MTAD | “废弃粮仓”更新案例 —— 改造恰到好处,大鹏所城

2021-07-10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259.jpg
很多人眼里的深圳特区,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可大鹏所城拥有百年历史,是深圳目前唯一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所沧桑的古所城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六百年

见证了深圳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

深圳的“鹏城”也是源自于此


每一处历史遗迹都代表了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是历史的缩影,一幕幕历史片段散落在大鹏古城的各个角落,增加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


一、项目背景


大鹏所城即大鹏古城,它的全称是“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村,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唯一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02.jpg

大鹏古城(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历史上曾是一座攻防兼备的军事重地。目前,城市遗址保存完好,东西南北四轴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建设格局清晰,风格古朴。


由石板和青砖砌成的东、西、南三座城门至今仍巍然屹立,气势磅礴。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大鹏所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05.jpg

粮仓区位©元本体


粮仓位于大鹏所城中心,始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粮仓总占地面积约960平方米,东西轴线与所城的空间轴线是一致的。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07.jpg

粮仓鸟瞰©元本体


西侧紧邻所城南北走向的主要街道,北侧与协台衙门(封建中国的政府办公室)旧址的绿色庭院相连。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10.jpg

改造分析©元本体


粮仓只有一层,共有10开间,面宽42.5米,总进深22.5米。每开间都有十块状拱形屋顶和两处排气通风口,主体结构承重墙为黄泥墙,厚度约为318~327mm。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13.jpg

平面图©元本体


建筑的檐口高4.0米,屋脊高5.5米,除了部分房间被改造成木舟陈列馆外,其余空间尚未使用。


由于长期的忽视和年久失修,内室墙皮脱落,破旧不堪,决定对其进行更新改造。


二、设计策略


根据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的要求,室内展区主要位于大鹏所城的粮仓内,展览以交互影像类展示为主。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16.jpg

粮仓室内改造前©元本体


利用双年展的机会,我们对粮仓空间进行了改善和改造,以满足展览的需要。


室内粮仓改造面积约730平方米,粮仓将成为举办艺术活动、企业活动、历史文化教育、美育计划的重要场所和空间载体。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19.jpg

室内空间嵌套效果图©元本体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23.jpg

室内空间嵌套实景©吴清山


作为古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在符合《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要求下,进行了有限的、轻微的介入与活化,本设计结合展览的特点,对流线、空间、光线、庭院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重构。


1、体验流线


在现有的空间结构体系下,对功能流线进行了设计和定义。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26.jpg

展览流线©元本体


展览流线首先从紧邻所城南大门的主街西侧入口引入,西侧门作为主展厅的入口。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29.jpg

室内展厅主轴效果图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32.jpg

室内展厅主轴©吴清山


通过对墙体、门洞的保留、封堵等微改方式,结合室内展览和户外庭院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划清晰的流线和不同门厅的出入口,使不同展览出口和大厅之间自然过渡到不同的庭院景观和户外展览领域,形成差异化的看展体验。


2、空间原型


粮仓的特点是室外平行的砌体拱形屋顶,与室内相同的拱形空间相呼应,符合其自身结构逻辑的空间原型,同时也是整栋建筑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动人心弦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35.jpg

实景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计实践希望保留拱形屋顶的原有形状和风格,拱形屋顶本身极具装饰性,也可作为展品向人们展示。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38.jpg

粮仓拆解©元本体


旧的拱形屋顶作为一个历史保留的特色,与新植入的空间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旧对比,共同创造一个满足现代展览需求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41.jpg

北立面©吴清山


深灰色的水泥自流平地板、白色质感的漆涂料墙面、水平深邃的走廊、独特的拱形空间,组合成一个独特的展厅。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44.jpg

室内展厅©吴清山


粮仓每开间的承重墙都有一个两米宽的门洞,设计实践中保留了这些门洞,将其变成窗户的开口,既能满足功能流线的要求,又能在空间视线中形成穿透感,打破平面空间的约束。


通过入口处黑色拉丝不锈钢的包裹,强化了具有强烈纵深感的特色“洞口”空间,同时形成了室内展览的框架图象。


3、光线布置


粮仓内部空间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展厅,粮仓内的展品以人工照明为主。


通过人工照明拱形天花板,强化了拱形展厅的空间特征,为室内展品营造了“空间容器”的氛围。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47.jpg

光线分析©元本体


展品主要由墙上的轨道投影灯照明,根据不同展品的呈现效果,可以灵活地改变灯光,以满足展览的光强要求。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50.jpg

剖透视©元本体


粮仓原门口的自然光对展览的要求有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中,建筑内部空间被石膏板隔断墙所阻挡,使每个开间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展览空间,用于影象展示。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53.jpg

展厅效果图©元本体


每开间的拱形天花屋面上的两个通风口被保留并改造成室内气流的通风口和室内空调的新通风口,又成为每个独立展厅内部的自然光筒。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356.jpg

展品-Asma_Kazmi(阿斯玛_卡兹米)-Pollinated_Cit...©上启艺术


光线洒在地面上,动态而变化,赋予空间弥漫着的情绪和氛围,同时又可作为视觉意义上的展品“观看”。


4、透明院落


粮仓南侧庭院保留了一系列独特的类似于“石扶壁”的结构受力构件,形成了一个幽深的门廊庭院。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400.jpg

南侧庭院改造前©元本体


我们在原有的“扶壁”结构上增加了一种半透明的金属网帘屋顶,它限定了门廊庭院的空间,与拱门相对应,在这种结构下,共同构成了强烈纵深感、秩序感的外部空间与庭院对景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403.jpg

南侧庭院拆解©元本体


这座苍老而坚固的历史建筑外墙与新建的白色通透的现代金属网帘、纤细的轻钢结构形成了剧烈反差,产生了一种古代与现代在空间上融合的半透明性和模糊性。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407.jpg

南侧庭院©吴清山


这次设计实践以一种微小的介入方式对传统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因此,粮仓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注入新的能量,使其获得重生。


微信图片_20210710203411.jpg

展品-胡为一《手语》©上启艺术


这种做法也是对旧建筑时空关系的延伸和重构,它不仅在历史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必要的包容性,同时也为普通市民体验历史和未来提供了一种独特体验。


建筑师:元本体工作室

地点:中国 深圳

面积:730.0平方米

年份:2019

摄影:吴清山、上启艺术

项目主持: 蔡瑞定

方案与室内设计团队: 蔡瑞定、陈景文、邱红霞、周雪梅

设计单位: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元本体工作室

施工图设计: 曾小娜、林才量、刘中平、韩国元、叶志恩、谢金安

建设单位: 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


本篇文章转载自搜建筑,部分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


留言

一站式空间解决方案